欢迎来到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专业承接厂房安全检测,厂房质量检测,钢结构检测等一系列厂房检测业务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怎样进行水平位移监测?为什么要进行监测

作者:工程检测 日期:2023-03-03 09:51:32 阅读:0

  及时了解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必要时调整基坑开挖顺序和速度,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验算支护结构的变形量,反算地层的水土压力;作为测斜观测计算的起始依据。

  1沉降量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量测,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进行量测。

  2.围护体系水平位移的产生原因及其不利的影响

  3.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主要指围护结构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

  4.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主要由支撑施筑前挖土引起的变形和支撑杆件压缩带来的变形两部分组成。前者引起的变形位移量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本身的钢度和支撑施筑前的挖土深度,后者引起的变形位移量取决于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和支撑材料的刚度。围护结构过大的水平位移会影响到基坑内主体结构的施工空间及周围环境安全。

  5.测点布置和埋设

  水平位移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3种。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均为变形监测的控制点。基准点一般距离施工场地较远,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用于检查和恢复工作基点的可靠性;工作基点则布设在基坑周围较稳定的地方,直接在工作基点上架设仪器对水平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监测点应按要求布设,并要反映围护体系变形特征。根据这一原则,施工单位将围护桩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点和围护桩测斜孔布置在同一部位。

  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强制对中设备,以减少对中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6.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观测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宜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于单个目标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同观测点按一级布设。

  监测埋设的监测点稳定后,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一般应独立观测2次,2次观测时间间隔尽可能的短,2次观测值较差满足有关限差值要求后,取2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监测以初始值为观测值比较基准,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应视基坑开挖情况即时开始实施。

  7.监测方法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等进行观测。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根据现场情况,拟采用:视准线法或控制网法。下面就分别介绍:

    视准线法

  该方法适用于基坑直线边及直线支撑杆件的水平位移的观测。如下图5所示。

  基坑监测

  式中:A、B——基坑两端的工作基点;a、b、c、d——位移观测点。

  如场地有条件的话,可沿基坑某一测量边向后2倍开挖距离外设置测站(工作基点)。场地如果狭小的话,可将测站(工作基点)设在基坑围护结构的转角上,所测得的位移值是相对基坑转角处的位移值。经纬仪架设调平后,照准与基坑相反方向的一工作基点作为后视方向,用带有刻划的读数站牌或T型尺,设置在观测点上,读取数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读数4次,取中数作为一次观测值。初始值观测时要观测两遍,以保证无误。以后每次观测结果与初始值比较,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